引言
随着进入职场工作的时间越长,对生活,对工作的感悟就来得尤为频繁,每个周期的递进与循环都会促进思考方式、表达形式、做事方法的改变。进入职场的4年里,做了很多岗位,走了很多条路。从质量->项目->综合运维->市场/销售/商务->产品,这一路走来,学习的内容,感悟的内容也很深。接触了产品快一年的时间,与大家分享“做产品的这一年”。
一、何为产品经理?
百度诠释: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就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产品经理是综合各类业务经验及技术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职位。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懂项目管理、市场、研发、运营、测试等一系列知识。
懂项目管理:产品的管理就是一个团队的管理,这里面设计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因而团队合作的经验及管理手段能够让产品经理在第一时间调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的产品服务,这项能力十分重要。
懂市场:一个产品的出生到茁壮成长是需要对产品前期有一个市场评估才能进行,没有市场评估的婴儿就好像遇到了一个没有奶的娘亲,成长的太慢。
懂研发:技术能力可以说是产品经理必备的技能之一。懂技术懂研发才能让你对自己产品的性能与特性有一个了解,以及对于产品开发周期的控制也会了然于心。且目前互联网环境下,大多数的应用中的特性(聊天、推送、视频)等都有现成的云服务平台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技术支持。而这些信息的获取也取决于产品经理对技术的敏感程度与嗅觉。
懂运营:一个产品设计的好坏决定了这个孩子出生时的模样,但俗话说“一个人的美丑都是3分靠脸蛋,7分靠装扮”。而这份装扮对于产品来说就是运营。你的产品出来了,没人知道,没有用户,那你的产品就很难有更新。运营的门槛低,但是想做好却很难。
懂测试:产品的形态是否与自己设计相符,业务逻辑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这些不一定每位测试工程师都能够100%理解产品经理对产品最终形态的期望。
二、如何做好一个称职的产品经理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截止到目前为止,其实我个人也没有完全理解应该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产品经理。因为综合而言:在不同的公司环境下会衍生出不同的产品经理,可以大致分为:技术型、运营型、体验型。
因为不同的企业内部构成不一样,大公司一套产品由多个分工明确的岗位组成,例如大公司可以拥有:交互设计师、体验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平台设计师、前端工程师、数据库结构工程师等等一系列人员辅助产品经理完成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而小公司的呢?估计大多数都是统称:UI设计师、研发工程师,所以小公司的产品经理需要兼顾许多内容。
综上所述:如何做好一个称职的产品经理之前先学会对自己公司有一个了解,先明白这个公司缺什么样的产品经理。
三、学会使用工具
产品经理可以说一个比较强调专业的岗位,那么自然需要专业的工具辅助自己完成一系列工作。这里就简单列举到目前为止个人觉得还不错的工具:Axure、Sketch、Photoshop、Markman、MockingBot、MingManager、标你妹
Axure
几乎每个产品经理必备的原型设计工具,有了他产品经理可以快速设计自己的产品原型,同时可以设计高保真交互原型。达到高保真交互原型这一次层次就完全可以拿出手给客户演示了。哪像以前做个软件系统还需要程序员开发个静态内容交给销售,动态的展现方式我想没有哪个客户不喜欢的。
Sketch
国外的一款设计工具,但是该款软件目前只能运行于Mac OS,Windows党们可能只能默默看看了,该款工具相当轻量化,大小只有20M左右,所有的设计页面全部基于“画布”的理念,即所有设计的内容全部在同一个平面上,所有的内容均为矢量图。配合插件的话可以自动计算出在IOS设备或Android设备上的距离单位。(IOS设备与Android设备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后面有说明)
Photoshop
Photoshop我想没有人不熟悉他了,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设计工具,作为产品经理来讲,不一定需要很精通他的使用,只需要了解大概的操作方法即可,最起码UI不在的时候自己知道怎么修改源文件里面的文字内容吧!
Markman
一款轻量化的标注工具,如果在只有设计图而没有psd源文件的前提下可以使用该款工具,毕竟常用的标注与颜色代码的吸取Markman都可以轻松胜任。只可惜他的标准单位仅为px,不能为IOS或安卓设备进行单位的换算。
MockingBot(墨刀)
较容易上手的一款交互类工具,通过设置跳转即可轻松设计交互动作,不需要像axure一样编写交互脚本。如果你拥有设计图的话,可以轻松制作高保真交互。设计好的交互可以通过safari生成快捷方式,看上去就跟手机里安装了一个你设计交互的应用(APP)一样。可以直接基于苹果手机进行操作,以前在苹果上做个静态交互还得会Xcode。
MingManager
思维导图软件跟PS一样,都是大家日常工作中都比较常用的工具。现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习惯性给自己整理一份框架。你自己或你的团队能够更清晰明白你想表达什么,层次无需太深。
标你妹
一款新出来的互联网标注工具,通过上传psd源文件即可根据不同的单位要求进行标注。这样苹果与安卓开发人员就再也不用自己换算单位了,因为PS出来的设计图单位都是px,而苹果单位为sp,安卓单位为dp,这三者之间根据不同的分辨率有着不同的计算公式,想想都会让人觉得头疼。
四、了解设计标准
4.1设计标准
有了工具下面就要开始动工了,可是你们可知道如何下手?有没有想过我的原型比率该如何设置?
理论上来说IOS与安卓的界面标准并不统一,完美的结局当然是安卓与IOS各设计一套界面,当然了,这也基本上是土豪公司能干的事情,大部分中小公司而言,设计资源是非常紧张的,因此IOS和安卓可以公用一套设计稿。而这套设计稿就以IOS平台的iphone 5的尺寸1136*640px作为标准尺寸。
记住几点即可,剩下的就让UI去考虑吧。
- 尺寸:1136*640px
- 状态栏高度:40px
- 标题栏高度:88px
- 底部导航栏高度:98px
- icon尺寸:60*60px
4.2什么是低保真原型
从字面上的粗泛理解为:较为粗糙的原型设计。低保真原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参与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你产品的初步意识形态,以及产品想要表现的内容。大多以线框为主,也有部分为手绘图,内容并未非常详尽,主要展现产品的核心内容。
低保真原型的优势显而易见:构建起来容易,消耗成本低。
4.3什么是高保真原型
高保真原型基本上已经可以定义为最为接近产品最终意识形态的内容。达到这一步需要投入较多的心血,因为从初步的产品设计到最后高保真的产出需要多方配合以及不断修改。例如:产品经理需要与UI确认小到一个按钮的大小与位置,同时还需要与研发经理确认最终的业务逻辑是否可行,如果因为某种体验或展现形式造成过分的研发投入则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原型修改。
五、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展产品开发工作?
大多数公司的设计资源、研发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某个产品的开发很难一次性调用所有自己需要的资源。想要快速的开展产品开发工作个人觉得可以采用这么几个步骤:
- 1、在产品原型设计前有明确的产品需求文档,产品经理可以根据产品需求快速设计产品低保真原型。研发工程师在没有拿到最终设计稿前可以根据低保真原型开展技术调研、框架搭建、基础功能构建。
- 2、UI在设计过程中产品经理可以开始梳理产品业务逻辑图。当然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寻找一个与自己配合默契的设计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有想法有能力的设计师不愿意沦为“美工”这样的角色,很多时候不愿意配合产品经理做事。没能力没想法的设计师又是彻彻底底的“美工”完全没有的自己想法可言,产出的设计稿也仅仅是在产品经理原型基础上加上了颜色而已。
- 3、产品经理与UI设计师配合的最终目的:研发拿到设计稿的第一时间就能开工,而不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确认与修改。
- 4、研发团队拿出开发成果,交付测试
- 5、测试通过,应用上线
总之做产品设计最起码遵循:“这不是一个漏洞百出的产品”。避免在进行开发过程中发现逻辑走到一个死胡同里。
六、做产品需要懂哪些开发技术?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产品经理不需要知道如何开发程序,不需要理解产品里运用了何种深层次技术等等。但是最起码理解以下几点:
- 应用部署环境概要(服务、数据库、开发语言、服务操作系统类型)
- 何为前端何为后端
- 当前主流的技术名词
- 具备寻找技术平台的能力(如果不懂些技术又怎么知道对方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当前产品的需要呢?)
- 具备一定程度的开发逻辑思维(最起码在与研发沟通过程中可以省去很多力气)
七、产品上线后需要分析哪些数据?
从理论上来说产品经理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应该查看昨日产品的数据。那么这些数据主要包含哪些呢??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什么是PV什么是UV。
PV
- 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一次访问都会被记1次。
UV
- UV(unique visitor),独立IP访问者。来自同一IP的访问仅会被记1次。
剩下的指标就是通俗易懂的了:
- 新增用户
- 启动用户
- 渠道分布
- 版本分布
- 模块停留时间
- 跳转率
- 下载次数
了解这些指标之后就可以对你的产品后续的升级与优化有了进一步的数据支撑了。
八、推荐学习的网站
腾讯ISUX:http://isux.tencent.com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www.woshipm.com
标你妹:http://www.biaonimeia.com
UI:www.ui.cn
优设:http://www.uisdc.com
文章评论(0)